星期一, 3月 09, 2009

【經典賽】戰爭失敗的責任不在士兵而在國家

自從北京奧運輸中國之後,今年在經典賽再次兵敗中國。
這不僅是又一場輸給中國的比賽,而是整個台灣棒球發展的警訊。


兩國交戰比的不僅是裝備精良,也比氣勢、也比戰術。

從這兩年的中華隊的陣容來看,明顯的就是球員素質的深度不足
而大大小小的比賽,總是徵招同一批球員。
球員從季賽的大大小小傷勢以及疲勞得不到修養以及補充之際
馬上又要投入另一場國家比賽。
這樣再怎麼優秀的球員也總有倒下來的一天
更慘的是,因為深度不足,國家也找不到可以替補的同等級選手。
等到把年輕有潛力的小選手操到倒下,再用下一批年輕的球員
這樣內耗的結果,除了不斷的換血以及雖敗猶榮的藉口之外,能能得到什麼。

因此,視棒球為國球的台灣必須展現改革的決心,才能一舉解決沉疴之痛
所以政府要有能力、要懂得規劃、更要懂得照顧球員。

政府要有培養偉大球隊的能力,不能僅僅只是把球員徵招過來,然後來個大拜拜式的操練
而是必須有前瞻性的眼光,找出這個球隊以及球員的優點跟缺點,並且盡力協助彌補缺點。
這裡面除了科學式的操練計劃外,還有提供合格且舒適的硬體設施,以及稱職的防護員及球探配合

政府單位要懂得規劃比賽要怎麼回應,不能讓同一批球員去參加重要性差異有別的比賽
舉這幾年的比賽為例,奧運、奧運前的亞運以及經典賽可以算是一級賽事、而世界杯以及洲際杯可以算是二級賽事,其他的賽事可以分為三級(純舉例)。在這種分級賽事之下,菁英球員當然只需出席一級賽事,二級賽事可以混搭菁英以及新秀球員,而三級賽事當然是給新秀磨練的機會。
這樣下來,球員不用大大小小比賽都參加搞得傷痕累累,也對於新秀球員有更多的磨練機會。這樣下來,對於球員的深度自然增加,而不用擔心哪位球員不能被徵招時,就苦無選手可用的窘境。

政府要懂得照顧球員,周思齊為國家在澳洲負傷,可是我們卻一點保險都沒有,也沒有提供後續的療傷復健計畫。這樣叫球員如何肯安心為中華隊拼戰。國家有關單位上上下下只想從比賽優勝之後分一杯羹,可是比賽之後的心酸以及比賽之前的規劃只會互踢皮球,這樣個國球思維只會讓人感到寒心。

沒有大破就沒有大立,如果有心重建,所需要改善的措施可說是多如牛毛。以我的想法來說,首先在葉志仙總教練任期結束之後,尋找一個外籍的總教練,或者不等任期直接安插一位外籍的首席教練,讓他注入中華隊新式的思維,以求新的蛻變,而不會如同王光輝總教練一句「我也不知道打擊為什麼會變成這樣」的藉口來帶過。我們中華隊需要一批真正科學化訓練的外籍教練,一個可以由政府長期資助,不用為了飯碗而到處找工作的教練,這個教練需要四處遊歷,觀察球員動態;甚至出國觀摩旅外球員的能力,並且提出訓練中華隊的企劃書。讓他帶領中華隊依據不同的等級,帶領不同的球員去鍛鍊每一場比賽,最後在經典賽、或者恢復棒球的奧運的之下,衝出亞洲,讓大家看到台灣棒球的蛻變。

一個新的突破點才能帶來新的亞洲偉大球隊契機。